咨询师笔记︱1879学员分享:浅谈心理咨询师的十大误区

2015-10-14 16:33:14576

☆嘉宾:郭倩

国际NGH、ABH执政催眠师

国际SNLP专业执行师

美式专业催眠师

1879计划首期深圳班副班长

☆☆前言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知道这里面的有很多是咨询师或者是很多比较资深的老师,我觉得在资历方面,我可能做咨询的经验或者是各方面的经验没有大家多,所以我今天是想从一个半路出家的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通过接触1879、接触廖凤池教授,然后厘清自己的一些误区。因为我个人觉得我是相当于开始学习专业的心理咨询的时候就接触到了1879。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之前我有很多的误区,但是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教授他用他自己的智慧去解读这个误区。

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我所有的那些误区,就是我们今天讲课的内容,主要是十个误区。在教授讲解的时候我也特别地用心,然后我把这些简单地做了一个整理。因为我觉得这些对于我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咨询师,今后如何去做一个专业的咨询师,以及怎么样朝着专业的这个方向去发展,我还是特别有感触的。

从我们的互动中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基本上很多人和我是一样,都是半路出家的咨询师。我今天的就会从这个角度给大家去进行一个剖析。比如说我在半路出家做咨询的时候,我之前的误区或者是我的这个矛盾点在哪,1879课程上廖教授又是从哪个观点促进解读的。

☆☆☆主要内容

误区一

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地对个案训话,就像老师一样吗?

我们接下来的话先给大家分享第一个误区,可能很多的人不管是你在做咨询或者你有听一些讲座、听些其他人的讲解,或者是你属于第三种情况,即可能不是咨询师但是你对心理特别感兴趣。那我觉得你去了解下去相关的误区,可能对大家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那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一个误区,在大陆的反应也比较突出。比如我们可以类比去医院的这个场景:我们去医院的时候有时会特别无奈。比如说去医院了,医生特别凶,告诉你填表、挂号、告诉你要回答问题,就是采取这种——现在大陆的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因为我们是非专业的,我们不懂医学,而且对于这个医生,如果说你的态度不是特别好,你不能够去配合他的话。那他有可能会给你开错药或者会有其他的一些举动。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到了医院之后就都会照医生所说的去做。但是有时候我们心里也会有些不舒服,就是好像感觉在医生面前我们就是低人一等,就是我们是患者他们是医生,他们说的我们必须要听。有的时候我们去看病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好像是去见家长一样,家长在训话,家长训什么我们就必须在那听,听完之后不仅要回答而且要照着家长所说的去做。这种感觉在咨询中也会出现。

我们给大家讲解的第一个误区是这样的,它的描述是说:心理咨询师就像老师一样,需要不断地对个性训话。比如说个案来了之后我们会发现他有焦虑或者是有抑郁或者是情绪特别低落,我们咨询师就像一个老师一样。老师的特点就特别喜欢教训、纠正学生。老师上课的时候会告诉学生说:大家现在要坐好,要坐端正,把手放在背后,要非常认真地去听讲------总会有很多的条条框框让这些孩子照着做。我们在这里说的第一个误区就是咨询师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老师的角色,去训导去教训,对个案不断地去训话,让个案去听自己的,就有点像开家长会。

廖凤池教授观点:心理咨询师不是要讲话,是要听话,帮个案整理一些东西,咨询师不要太爱当老师。这是廖教授给出的专业的解读。

误区二

精神分析、完形疗法等都很重要,要做咨询就必须学吗?

像我这样的半路出家的咨询师做咨询前,市面上有很多的流派,有很多的工作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宣传,如被告知精神分析很重要、完形疗法很重都要去学。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或态度去接触各种流派呢?有没有一个先后顺序和参考呢?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于完形疗法,精神分析可能被告知的更多。比如说很多人会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咨询师,你必须要去学精神分析,要去把你的个案完完整整地分析一边,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才会把它做完整,才能深入。

廖教授建议:先上心理学概论和基础课,即先去了解各个流派的发展史、主要观点、重点技术,再去学精神分析和完形疗法。

许多咨询师可能还会有疑问和困惑。比如说从1879年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到现在,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技术,基本是相互批判不相容的。咨询师怎么样去选择跟自己比较相合的学派呢?

廖教授建议:咨询师要选择跟自己个性相合的学派。现状是乱参加作坊,后果是和自己个性不合。如完形疗法,特别注重接触和觉察。如果你的觉察能力和个案接触能力不强,你选择研究它就会很痛苦。市面上很多学派都是存在偏见的,说我最重要其他不重要,就会让大家产生一定的误解。

误区三

心理咨询师的费用越高,就越会被人尊敬吗?

给人的感觉是大陆咨询收费比较混乱。

有些人采用了一些不正当手段,让个案在他那咨询不能到其他地方咨询,费用很高但没有详细的计划、没有目标,如需要给个案辅导多少次、每次达到什么目标,给个案造成很多误区。很多人会觉得心理咨询师聊聊天就几百甚至几千,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解。看似很简单的聊天,但需要训练至少三年,是比较专业的过程,不是随便聊聊天。

廖教授观点:心理咨询师救苦救难、帮人解决困顿才会被需要,才会被尊重,而不只是赚钱。心理咨询服务面是很广的,如要面对虐待子女、性侵、吸毒、满口脏话的来访者。做专业的过程中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社会正义感。

误区四

咨询就是在处理问题,只要问题解决就万事大吉。

咨询中,有时遇到来访者抛出很多问题,和他一起分析解决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又帮他分析解决,但问题层出不穷,一直在处理问题,抓不到关键,找不到问题核心。1879课程概论时廖教授讲到:心理咨询的三条基本精神,其中一条是咨询师要处理人而不是处理问题,应该把焦点放在“人”上面,找到问题背后的核心和实质。我分享一个廖教授讲的案例,我讲完大家对这个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

案例:孩子啃指甲,妈妈越打骂孩子啃的越凶。这是一个经典的案例,现实生活中作为父母有可能遇到这个问题,父母打他骂他,孩子当时可能不啃了,但之后啃的更凶了。遇到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和解决?

对这个的处理,就涉及到咨询师要去处理人而不是处理问题,要发现问题背后真切的需求和本质是什么,这样可以帮知你快速找到问题根源。孩子边啃妈妈边骂,孩子是又痛又爽的感觉。

廖教授的解读:孩子有心理压力。解决的好办法是妈妈不打骂,而且每天让孩子在妈妈面前啃指甲,每啃还一次奖励他。这不是强化啃孩子指甲的行为,而是妈妈不打骂了,孩子的压力就没有了,行为自然矫正。

误区五

个案和我的文化不同,他的文化就是错的,我的就是对的,他就应该听我的。

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强行让来访者按咨询师的文化进行矫治,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有些咨询师强行矫正同性恋,甚至会导致同性恋者发生自杀行为。

举个例子,比如作为咨询师,接了离婚个案,你的文化和来访者不一样,你也没有离婚经验,这时候可以不用真实经历,可以去看相关的戏剧,电影,小说,让自己有心理准备,这样是比较专业和负责任的态度。

再比如对穷苦的人,路边乞讨,拾垃圾的人。不应该鄙视,应该观察并与之交谈,扩大自己的认知。不同的人文化和理念是不一样的,对于咨询师来说和不同的人接触,交谈,有利于扩大自己的认知。

举个案例加深大家对文化不同的理解。(反例)

廖教授的学生做得咨询案例,这个咨询师是做学校学生咨询。

学校某班女生品行不端正,咨询师说叫家长来谈谈这个问题,女儿叫来了爸爸。

爸爸和女儿同时出现在咨询师面前的时候,咨询师有些接受不了,为什么接受不了呢?爸爸穿着皮衣皮裤,带着墨镜,和女儿勾肩搭背。

这个咨询师来找廖教授时抱怨就说:怎么能穿成这样,皮衣皮裤?还和女儿勾肩搭背,成何体统?

廖教授是如何回应的呢?只是文化不同而已,你为何反应这么大,和女儿勾肩搭背就不像话吗?如果我是你,我会回应爸爸,你的穿着很特别。

廖教授的解读是:当咨询师和来访者文化不同时,应该尊重对方,而不应该抵触对方,非要让对方一定按你的文化进行校正。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文化不同,穿着和行为举止可能完全不同,作为咨询师来说,不应该带有色眼镜,应该全然接纳对方,有的地方保守,比如阿拉伯地区。有的地方很简单,比如非洲。文化不同,穿着和行为不一样,所以应该接纳。

廖教授观点:文化不同,知觉注意力方向不同。比如同性恋和非同性恋,关注圈子就不同,咨询师需要尊重对方的知觉注意力方向,设身处地的进入求助者的内在世界,需要同理对方,这是适合咨询人员的六条特质其中之一。

误区六

存在主义的来访者,没什么事,就把死挂在嘴边,咨询师真搞不懂,怎么办?

我们举正反两个案例,让咨询师了解。

反面案例:

年轻女孩自杀,年轻女孩是存在主义个案,教官按通常方法开导,反被气得说不出话的案例。

这个例子是说女孩自杀了,住院调养,教官对他说:你看你这么年轻,这么漂亮,何必想不开,你看我这么老,也不漂亮,也活了这么久。

结果这个女孩怎么回应的呢?那是因为你之前太笨,你早该去死。

我们从这个案例看到,当你遇到个性存在主义的时候,回应不好,可能把自己气死。遇到个性存在主义个案,说话应该谨慎一些。

接下来看正面案例:

一个从韩国归来女学生,多次考试不及格被留级,想撞墙自杀,典型存在主义案例,廖教授做得咨询,看教授如何处理。

女孩说起自己的经历,非常心酸,从韩国回来,上普通中学,跟不上,又上华侨中学,语文数学英语都不及格。妈妈为了照顾自己,放弃工作,专门租房照顾自己,他觉得无颜面对自己的妈妈,华侨中学的做法,需要把留级通知单寄给家人。学校会把留级两个通知单寄到家里。女孩描述,把通知单寄到家里的时候,就是自己要离开的时候 。

廖教授回应:听起来,你真的活得很辛苦。

女孩:对啊,如果留级,就算自己很辛苦也很难考上。如果这样下去什么时候上大学呢?她思考的很远,考高中,考大学,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她和妈妈的生活会很艰辛,一直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过程。

廖教授:同学,听起来你似乎已经做了选择。你不想活下去,假设你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你想过你的墓碑上要刻些什么吗?难道这里要刻着:这里躺着一个因为几次考试没通过而留级的羞愧而死的学生。中国有个成语叫:盖棺定论,你不能用前半辈子的表现来评价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你现在决定要死,你是不是要对自己盖棺定论呢?而你现在才十几岁?

女生愣了: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然后廖教授和女生就一起制定了各科成绩如何提高的计划。

在这个案例中,非常关键的点,是当廖教授问女生墓碑上刻什么时。女生非常震惊,因为她以前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对自己存在绝望的人,对未来思考很深很远,反而提醒他们考虑目前。

廖教授观点:对于存在主义的个案,有时候辅导一些对存在的意义/价值感到无望的人,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对待。

误区七

难道咨询师应该讲的夸张点,个案才会相信?

实际情况中,咨询成功概率很难达到100%,60%已经算很高了,来访者不能对咨询有太高的期望。

廖教授观点:咨询师不用担心讲的不到位,而要担心讲的太夸张,太不切实际。

误区八

难道咨询师帮别人解决了很多问题,就可以觉得很了不起?而看低来访者的位置。

太有能力或者太自大的人当咨询师,其实很可怕,因为他不是在帮人,反而是在害人。

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咨询师,不能完全接纳自己的,如果你指出他的问题的时候,他会反驳,否定自己的存在,他会说自己是完整的、健康的,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人。

处处彰显自己作为咨询师了不起,让别人都听他的。这种咨询师没办法接纳自己的缺点和问题,他自己的问题没有处理完,他在做咨询的时候,会伤害来访者,挑来访者的问题,说的话让来访者感觉很不舒服。

廖教授观点:咨询师不是炫耀,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是你应该诚诚恳恳,尊重他人的生命。

误区九

咨询师就不能给建议,所以不管怎样,个案问我 ,我都不给任何建议,这样才算专业。

很多人接触这个观点是从文献或者文章中直接翻译过来了,书籍大多老源于美国,美国的文化是不希望别人给建议,中国文化和美国有差异,中国人在没有解决方法的时候,如果作为咨询师有好的建议不给到来访者,这做法到底对吗?

廖教授观点:咨询师可以给建议,因为有的时候,你知道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个案不知道 ,但是给的建议只作为参考,而不是强制要求他必须按照你说的建议去做。

误区十

心理咨询师就是需要帮助个案解决问题,个案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代替他解决。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读,在1879课程中是在心理咨询伦理这部分讲到的,廖教授用3天的时间来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提到这个问题,然后我给大家疯娘一下廖教授是怎么解读这个问题的,在解读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心理咨询需在做什么?

心理咨询是用帮助有困扰的人谈话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过程中,个案问你能不能在帮他解决什么问题呢?作为咨询师我们不能答应帮他解决问题,可以这样说:“我可以和你先谈谈,之后也许你自己就能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助人者的角色和限制,也涉及求助者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助人者角色是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来访者解决问题。绝决问题是求助者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咨询师不应承担。

误区案例:台湾的小三劝退师(有的心理学工作者充当这个角色),给小三讲道理,用道德劝说甚至是抓奸的方式,或找帅哥引诱小三,然后去抓奸……用各种方式去劝退小三,做为咨询师角度,是帮助他解决问题,但实际已经是代替解决问题了,角色有些过了。

有时候求助者会哭诉需求帮助,作为助人者需要告诉助人者可以和她讨论解决问题是求助者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咨询师不应该承担这部分角色。

☆☆☆☆你问我答

问题一:请问没有咨询经验的人可以学习1879计划吗?并成为咨询师吗?

郭老师:我可以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你是可以的。因为1879计划就是要培养中国心理咨询师的脊梁,如果说你没有经验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这份心,你的坚持和努力很关键。首期1879里面有很多很资深的咨询师,有10多年的经验了,同时也有半路出家的,刚刚转行过来的,所以说这个是肯定可以的。

问题二:如何判断自己的流派?

郭老师: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几句话就给你解答,1879课程中有一次课就是基础概论,这部分就能深入解读每个流派,每个流派的特点,然后在把每个流派单独拿出来学习,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接触,不断的找到自己适合的流派。以我目前的学识来说,没有办法做到专业的解读。我自己通过学习认识有个体会是完型疗法可能适合觉察力强的人学习,认知疗法可能适合逻辑分析力强的人。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